记者12日从2014光伏领袖峰会上了解到,2014年我国光伏产品预计出口量为1760万千瓦,出口总量渐趋平稳,但贸易保护主义仍虎视眈眈,光伏产品出口仍面临难题。
巴克总结道:尽管整个供求平衡将逐季度改变,但是这两个快照反映出,行业在过去三年的变化方式,以及贸易调查对于上游生产分配的影响。根据NPDSolarbuzz的分析师,对于中国光伏制造商一再的贸易行动,都未能在对阻止该国的产业主导全球晶硅供应链中产生任何明显的影响。
巴克写到:非中国制造商,面对处于产能过剩以及价格迅速下滑的一个行业,为了生存而战,贸易诉讼是一个用来试图恢复市场份额的工具之一。图片来源:NPDSolarbuzz巴克比较2011年第四季度与2014年第四季度预期的中国市场在整个晶硅供应链的份额,2011年第四季度对中国发起首个贸易案。由于中国生产商已经提高了在硅锭或硅片以及组件领域的产量份额,仅从当前的行业快照判断,这一方法可以被判断为是不成功的。甚至在晶硅电池领域,巴克指出,中国自2011年以来失去的市场份额无非被台湾抓住,是20012年美国贸易调查的结果。巴克强调,自从2011年以来,贸易调查成为对手国家采取的众多方法之一,纠正中国作为主导上游参与者与当时大部分终端市场需求来自欧洲的事实之间的不平衡性。
2011和2014年全球晶硅供应链的市场份额。在近日发布的博客中,Solarbuzz美国分析师迈克尔-巴克(MichaelBarker)表示,尽管其他国家努力夺回失地,但是中国在过去三年大幅加强其对于全球上游光伏生产的把握。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该战略可导致较低的成本,以实现较低的价格点。
此外,绝大部分中国厂商纷纷改变战略,采用中国制造的产品,从而支付2012年美国针对中国光伏电池设置的税率,约为31%。不过,其它所有台湾光伏制造商(包含市场领先者新日光)的税率均下降至24.23%。台湾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制造商昱晶能源税率仍维持在27.59%。台湾光伏组件制造商茂迪税率从原先的44.18%下调至20.86%。
文件指出,茂迪向美国商务部申请重新计算反倾销关税对于更能代表行业发展前景的薄膜产业链的投资,哪怕关注的能源国家队企业都少之又少。
过去三十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的直接后果是能源消费总量的直线上升。从2011年开始,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已超过美国,意味着中国已是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2001年以前国内从事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的单位极少,由于当时国家投入经费少,电池技术难度大,只有南开大学在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与国家科技攻关少量计费资助下维持了下来。根据目前的统计,国内已经有数十家企业参与到CIGS产业的投资中来,预计2015年中国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总产能接近2GW,几乎是目前全球所有CIGS薄膜厂商产能的2倍。
预计2014年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进一步增长,将达到38.9亿吨标准煤。更关键的是以巨型玻璃为基础并采用本地材料,可以大幅缩减材料成本及厂房建设成本。这其中的关键原因在于,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无光致衰减现象、抗辐射性能较高、稳定性和转换效率相当优异并可制成柔性组件等独特的优势,铜铟镓硒薄膜发电技术具有非常强的市场竞争力,且在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柔性屋顶、户用发电、汽车等领域可以得到规模化应用。而中国CIGS产业起步较晚,受生产设备和技术瓶颈的制约,产业发展一直缓慢。
但令人遗憾的是,大多数企业的布局还是停留在晶硅产业链范畴。中国能源企业转型迫在眉睫而具体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成就举世瞩目,短短三十年里中国人用几十年的时间完成了西方上百年才完成的发展。
随着2012年底中国政府各项推动光伏应用的政策陆续出台,国内光伏电站开发的大幕正徐徐开启,但这一轮唱主角的不再是民企,而是央企。未来的目标是把石林的项目经验成功复制到中国的更多省份。
)虽然占地面积超出3%左右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以超出10%以内的用地为代价,带来10-15%左右的发电量是否是优异的表现?或者说,如果电站业主的目标是节省用地,那在同等发电量下,CIGS是否会具有优势呢?数据可以说明一切。同样是来自OFweek行业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3全球薄膜太阳能电池产能达到8.4GW,产量约为4GW,产能、产量均较2012年提高了20%,薄膜发电在全球范围内发展呈稳健发展态势。以工业革命为界,伴随着生活生产工艺不断更新换代,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也越来越强大。而从转型的路径来看,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鼓励新能源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新能源的生产规模和使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而加大在新能源领域的开发力度,也已经成为中国能源企业这些年的不二选择。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从未来来看,产业的持续发展亟需国有能源集团的直接参与,因为除了技术本身,成熟的产业供需及配套大环境也必不可少,而目前中国CIGS薄膜厂商的现状就是零敲碎打、孤军奋战。
薄膜发电之所以越来越受重视,与其无污染、低耗能、应用范围广泛且度电成本低的技术优势密不可分。再细分薄膜发电的技术类型,从现阶段来看,铜铟镓硒(CIGS)技术发展最快且应用领域广泛,已成为薄膜发电的主要技术方向,是目前公认的最具工业化前景的薄膜发电技术,被业界广泛评为太阳能能源的未来。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OFweek行业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冯辉指出,中国能源企业在CIGS等薄膜电池领域投资谨慎有余,阻碍因素应该是来自于外界对于薄膜电站的固有认识:占地面积多、转换效率低、投资成本高等,使得即使是财大气粗的能源国家队企业也是观望者居多。
在CIGS薄膜光伏研究专家,南开大学教授孙云看来,目前国际上CIGS的技术路径已经相对成熟,以德国Manz集团为例,该公司的CIGS交钥匙生产线采用线性共蒸镀源,为世界独有的高端工艺,在一定规模的产能之下,通过 Manz 的核心技术所生产的CIGS组件良品率高达91 %以上,组件效率大幅提升超过14.6 %。OFweek行业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冯辉认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的称号,带给我们的并不是什么荣耀,更多的是压力与问题。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的观点,一个多世纪后的今天正在真真切切的影响着人类的生活。从发展前景上看,在未来一段时间,薄膜发电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和潜力。据OFweek行业研究中心统计,200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仅为14.5亿吨标准煤,而到2013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已超37亿吨标准煤,是2000年的2.58倍,2000-2013年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7.55%。每一次的胜利,在第一步确实都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假设日满发时间为4小时,发出10000千瓦时电量时,多晶硅组件面积为16666㎡,而CIGS模组为15566㎡,节约6.4%。但正如恩格斯所预言般,与征服自然界的成就感相比,人类发展过程中引发的诸多问题似乎更加醒目。
他的另一个工作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消除光伏领域人士对CIGS等薄膜电池存在的偏见与误解。OFweek行业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冯辉指出,在新能源投资已成转型基本基调的背景下,国有能源集团确实需要重新审视具体的发展路径,风电、传统的光伏模式已经被证明同质化严重,再去持续投入恐怕会重蹈以往产能过剩的覆辙。
但从在中国成功运行的首类CIGS薄膜太阳能示范工程(云南石林1兆瓦级CIGS薄膜太阳能并网电站)的实际情况来看,以上认识完全是一种固有观念形成的误解。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淡水资源枯竭与污染、海洋污染、城市垃圾污染每一种问题的解决都迫在眉睫。
以五大电力及中广核、三峡集团、国机、中航等为代表的央企正迅速抢占光伏电站市场。因此不管从缓解能源供应压力的角度,还是环境治理的角度来看,中国能源企业的转型都迫在眉睫。据石林1兆瓦级CIGS薄膜太阳能并网电站承建方北京桑林蓝天自控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晓义介绍,就占地面积来说,按照多晶硅组件转化率15%,CIGS组件14.6%来计算,CIGS占地面积是多晶硅的1.028倍,超出2.8%(多晶硅单片转换效率已经可以超过18%,但封装组件之后也仅有15-16%左右,而CIGS组件不存在封装后效率递减的问题。一次能源在可采储量方面一步步枯竭只是一个层面,化石能源的过量使用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环境问题更加发人反省。
投资CIGS将成新选择国有能源集团相继进入,确实给摇摇欲坠的中国光伏产业又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但如此高速的发展不可避免的带来了各种环境问题,上述提到的种种问题在中国无一不存在。
而铜铟镓硒(CIGS)技术已经被证明有着广阔前景的当下,国有能源集团适时进入,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以曾经靠民营企业推动而走上世界之巅的中国光伏产业为例,当曾经光鲜无比的民营企业因为种种原因而走下神坛之后,产业依然屹立不倒的支撑则是过往不显山不露水的国有能源电力集团。
但孙教授同样指出,国内CIGS产业的发展不会那么一帆风顺。当以上极具说服力的数据呈现在光伏行业人士面前,相信已经给CIGS技术路线做了最好的广告,但这并不代表国内CIGS产业的发展路径会直接走上快车道。
发布评论